拥抱变革 迎风而上

中国引领全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我在这篇网志会探讨国家新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定价机制对市场带来的启示。
2025年3月31日,星期一

内地是中电极具潜力的重要市场,蕴藏无限机遇。随着国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我们将积极把握当中的增长机会。

中电计划在中期把可再生能源组合从目前约3,000兆瓦翻倍至约6,000兆瓦。为实现此目标,我们密切关注所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深入评估各项政策对我们的投资决策带来的重大影响。

今年2月,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开启了重要的新篇章。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

是次改革有三大重点:让市场决定可再生能源价格,建立支持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价格结算机制,并对新建及现有项目实施差异化的政策。

新政策将可再生能源定价由政府主导转为市场驱动,标志着政府重新构建可再生能源项目上网电价机制的一项重大举措。随着可再生能源行业进入新的增长阶段,新定价机制可为新项目提供稳定的投资预期,促进行业增长以支持中国实现双碳目标。 这机制符合国家在最近举行的两会中,重申对新能源发展和碳中和的长期承诺,并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气候目标,融入国家发展计划。

于2000年代初期,中国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优惠措施以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并致力于成为该领域的领导者。其中,上网电价制度保障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量按所在省份燃煤发电基准上网电价挂钩的固定价格出售。这项政策带动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高速增长。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在2024年底达到14.1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40%以上,更超越燃煤电厂的装机容量。

与此同时,中国的制造业产能蓬勃增长。国家能源局表示,2024年中国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装机容量再创新高,分别增长45.2%和18%。国际能源署指出,中国目前拥有全球80%以上的太阳能制造产能。能源局亦表示,在部分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的平均每度电成本已降至人民币0.3元以下。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下降及市场日趋成熟,实行全面市场化定价的时机似乎已经到来。

然而,任何改变都会带来不确定因素。这次的制度改革到底会对中电在中国内地的项目造成什么影响?又会对可再生能源价格产生什么效应?

对于现有项目,由于电价是基于现行的价格厘定,我们预计所受影响有限。

至于2025年6月1日起投产的新项目,我们需要审慎评估,因为实际影响将取决于地方层面对定价机制的执行情况以及市场竞争态势。不过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这些新项目被纳入机制的电量规模,主要根据各省的可再生能源消纳目标而定。具备更明确的目标将有助资本的有效配置,促进新能源行业更健康、有序的发展。

从宏观角度来看,新政策是对先前政府主导定价机制的渐进式改革,与国家建设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目标的推进步伐一致。在新机制下,现有项目的政策将得以维持,而新项目将有机会在其回本期内获得相对稳定的电价,既能确保可再生能源产业稳健发展,又不会对当前电价走势造成显著影响。因此, 我相信是次改革将会推动可再生能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增强投资回报的可期度,并有助建立现代化电力系统。

这对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以至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都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对正在积极扩展内地零碳业务的中电来说,也至关重要。

中国正迈向划时代的低碳未来之旅,中电与国家携手同行,助力推动能源转型。新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定价机制标志着通往更可持续未来之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中国新可再生能源定价机制将促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并增强投资回报的可期度。图为中电中国位于江苏宜兴的新太阳能光伏项目。


订阅我的网志,以获得最新的行业见解。订阅即表示您同意本个人资料收集声明中的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