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西班牙、葡萄牙及法国南部部分地区的停电事件令数千万人的生活受影响。在此之前,伦敦希斯罗机场因停电导致航班停飞,超过20万名旅客行程受阻。最近,法国东南部的戛纳及尼斯也发生了停电,影响超过20万户家庭及关键基础设施。
这些事件反映现代电力系统日益复杂而且高度互联。一个地区的突发停电,可能会迅速波及邻近区域,伊比利亚半岛四月事件正是一个例子。
虽然停电的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但有专家指出,西班牙过度依赖太阳能与风能,可能导致电力系统的“旋转惯性”不足。“旋转惯性”是一种稳定电力系统的重要因素,通常由与电网同步运行的传统涡轮发电机透过转动而产生。
大型发电机的“旋转惯性”相当于能量储存。当电力供需平衡出现突发波动时,可发挥缓冲作用,特别是在大型发电机组故障的情况下,该储存的能量可以暂时弥补失去的电力。然而,可再生能源及电池储能系统接入电网(通过称作“逆变器”的电子设备),一般缺乏这种特性。换句话说,增加使用可再生能源会令电网的“旋转惯性”减少,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必须加强规划以确保可靠供电。
与此同时,极端天气事件愈趋频繁,令能源基础设施面对的压力大增,导致停电的风险上升。近期的停电事件提醒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觉,建设更稳固、更具韧性的电力系统。
面对可再生能源的局限及极端天气对供电稳定性带来的挑战,核能作为一种可靠、零碳的基载能源,再度受到重视。它能与供应时断时续的可再生能源互补,让各国减碳的同时,能够保障能源安全。虽然地区反对声音与法规限制阻碍新核能项目的发展,但我认为透过加强跨境的电网互联,既可突破这些限制,也可优化能源组合。
中电早在三十多年前便察觉此趋势,投资大亚湾核电站。这项目至今仍然为香港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零碳电力。我们也积极在区内为香港寻找更多低碳能源。同时,中电亦持续优化能源基础设施,确保电力系统更低碳和可靠。
构建可持续的电力系统单靠兴建低碳和高效的发电厂并不足够。我们还需要强化输配电网络,以应对电力需求日益增长,以及突如其来的气候变化及系统故障所带来的挑战。
此外,我们要善用创新科技。无论是电池储能、无人机、关键设施上配备的先进感应器,以及人工智能辅助的电力资产管理工具,都有助提升电网可靠性,减少供电受阻的风险。
以电池储能系统为例,这些设备如同巨型电池,可以帮助我们将更多洁净能源接入电网。在澳洲,中电的子公司 EnergyAustralia 正在建设 Wooreen 电池储能项目。这是全国其中一个最大的储能系统项目,预计于 2027 年完工后,可以为 23 万户家庭连续供电四个小时。
在香港,我们除了在青山发电厂兴建大型电池储能系统外,也利用数码科技建设智能电网。例如,我们的 Grid-V 智能管理系统利用安装在变电站及架空电塔的数千个摄像头和感应器,进行影像分析,全天候实时监察关键供电设备及周围的环境。我们也应用无人机监察电网及监测植被的生长状况,作为预防性保养维护,以提前识别潜在威胁。无人机也能够在突发情况下快速提供现场的即时资讯,提升复修工作的效率。
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输电网络稳健兼具韧力。中电与广东省的长期联网设有多条专用的输电线路,将零碳能源输送至本地系统。这些线路具备自我隔离的功能,可在必要时暂停联网,确保本地电网受到外部干扰时仍能独立运作,维持可靠供电。
欧洲的停电事故并非偶然。我们对此绝不可掉以轻心。唯有审慎规划、策略性投资与持续创新,才能构建稳健的电网,实现一个可持续的能源未来。